武警部队“万里边疆数字文化进军营”建设扫描

发布时间: 2024-03-04 22:20:03 |   作者: 新闻中心


  智慧图书室、多功能云课堂、3D电影院、VR一体机……看着中队日新月异的数字文化设施,武警山东总队烟台支队长岛中队战士陈文斌难掩兴奋之情:“这些数字化设备,我入伍前就知道,没想到在边远海岛上,还能用上这么多高科技产品。”

  受地理环境、交通条件等因素影响,不少边防部队开展文化建设的力量曾一度相对薄弱。2020年7月,武警部队启动“万里边疆数字文化进军营”建设,通过数字文化共享、书香军营建设、红色基因传承、文艺创演服务等活动,重点帮建110个艰苦边远地区基层中队、影响覆盖数千个边疆地区基层中队,全方面提升文化育人成效,辐射带动边疆部队文化建设升级。如今,在东起抚远、西到帕米尔高原,北达漠河、南至南沙群岛的广阔边防线上,一道富有时代感和武警部队特色的文化景观长廊正逐步构建起来。

  “自从中队有了数字荣誉室,先辈们的英雄事迹得以更生动形象地呈现,带给我们更强烈的震撼。”武警黑龙江总队牡丹江支队绥芬河中队战士陈强告诉记者。

  实践证明,基层部队文化活动开展得是否有成效、能否跟得上时代,文化资源和文化设施是起及其重要的作用的基础条件。绥芬河中队地处中俄边境,一段时间以来,相对滞后的文化设施难以满足官兵日渐增长的文化需求。乘着“万里边疆数字文化进军营”建设的东风,该中队获得更加多文化资源,尤其是数字文化资源,走上文化建设快车道。

  记者走进该中队数字荣誉室看到,官兵手持电子阅读器,随着指尖轻点,中队各个时期的历史便图文并茂地呈现在眼前。该中队干部和记者说,中队荣誉室的改建,融入了科技元素和现代设计理念,拓展了文化服务功能,不仅以更丰富多样的形式展现中队历史,还能让官兵沉浸式体验战斗场景和历史现场。同时,他们还积极协调驻地图书馆、文化馆等,构建了数字化公共文化资源共享机制,让官兵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

  联通“国家公共文化云”,引入各级文化机构的图书、文艺作品、专家讲座等学习资源,推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覆盖武警部队……让边疆官兵获得更加多优质文化资源保障,是近年来武警部队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记者从武警部队有关部门了解到,自2020年该建设启动以来,数字“强军书屋”、战场文化模拟馆(室)、边塞军旅文化长廊、“文化e家”等一批文化场馆,相继在边疆一线建成,并成为官兵日常“打卡”之地。武警部队重点帮建的110个基层单位打破空间限制,推动“科技+”文化设施从俱乐部向营区、班排和训练场所延伸覆盖,在更广阔空间发挥文化育人功能。

  “没想到,我竟然在部队学会了朝鲜语。”武警吉林总队延边支队某中队战士何佳佳说。他们的驻地在朝鲜族聚居地,中队官兵来自五湖四海,语言不通的情况曾给他们的工作造成一些困扰。为解决这一问题,该中队曾在买教材、请老师等方面下过不少功夫,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随着“万里边疆数字文化进军营”建设开展,武警吉林总队与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携手,在军地文化设施共建共享、军地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以此为契机,该中队按照自助图书馆模式建成了“延边州图书馆武警中队分馆”。馆内不仅有大量讲解朝鲜族语言、历史、习俗等方面知识的书籍,还配备了延边州图书馆提供的电子阅读终端。该终端接入“吉林公共文化云”“国家公共文化云”,搭建起便捷高效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为官兵提供多领域、大容量、及时来更新的数字文化资源,构建起便于官兵学习的数字文化矩阵。

  “现在大家学习途径多了、效率高了,劲头也更足了。”中队干部王明超介绍,“有了新书籍、新设备的助力,官兵查阅资料省时省力,学习中有了更多‘好老师’。”

  建设边疆文化,归根结底是要以文化人、发挥强军文化铸魂育人的及其重要的作用。武警部队领导和记者说,3年多来,他们积极适应时代发展变化,引进数字文化资源,为部队提供数字文化服务,受到官兵欢迎。数字文化资源的共享、覆盖,让边疆文化建设的内在活力得到充分释放。

  记者在“万里边疆数字文化进军营”建设成果中看到:武警西藏总队那曲支队某中队的“世界屋脊文化氧吧”,将智慧书屋、网络学习室等现代化智能场馆融入营区;武警内蒙古总队呼伦贝尔支队根河中队建成“冷极数字文化家园”,让身处高寒地区的官兵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享受到充足的精神食粮;在喀喇昆仑高原,武警新疆总队巴音郭楞支队某中队建起了集图书阅览、VR体验、文化娱乐为一体的“智慧文化军营”……

  目前,武警部队已协调多家国内知名文化企业,为边疆部队升级文化场所、开发软件系统,最大限度地拓宽文化资源渠道,保证优质文化资源向边疆地区倾斜、向一线部队覆盖,助力提升强军文化建设质效。

  躲闪、瞄准、击发……武警甘肃总队嘉峪关支队战场文化模拟馆内,战士刘庆避开“暴恐分子”的扫射后,果断还击;霎时,爆炸声在耳边环绕,子弹呼啸而出。

  “智能化数字文化设施,为我们加快科技强训步伐提供助力,让官兵的日常训练如虎添翼。”该支队领导说。该馆是武警部队首个战场文化模拟馆。在建设过程中,他们采用了虚拟现实仿真系统与混合现实战场系统相结合的空间影像技术,使场馆内能模拟2000多种战斗场景。在这里训练,官兵可以从声光电多重维度,沉浸式置身于仿真战场,“身临其境”感受战场氛围。

  从体验台走下后,刘庆说:“以前训练时,自己对哪里出靶、靶机如何运动等都有某些特定的程度的预判。现在面对这个完全‘不按常理出牌’的VR设备,我感受到自身能力与实战标准的差距。”

  战斗文化和人工智能相结合,助力官兵将日常训练优势逐步转化为作战能力优势。靠着在模拟馆积累的经验,该支队某分队新补入的8名队员快速通过了心理测评、智能训练、临危反应动作等课目测评,应急射击课目优秀率较以往有明显提升。

  据了解,在“万里边疆数字文化进军营”建设中,武警部队坚持以战领建、向战为战,将推动强军文化建设重心从营区转向战场为重点,着力提升边疆文化“含战量”。各边疆基层单位立足平战结合、战建一体,使用VR、AR等技术方法,打造了战场文化模拟馆(室)、智慧体育健身室和数字游艺室等智能化场馆,将科技赋能的数字文化送到官兵需要的地方。

  武警阿克苏支队柯坪中队官兵驻守在沙尘暴多发地区。每当沙尘季节来临,营区内经常从早到晚弥漫着黄沙,中队官兵只能在宿舍、走廊等狭窄空间开展训练。随着多功能智慧健身房在中队“安家”,这一难题得以解决。“现在大家的训练热情更加高涨,基础体能成绩有了不小的提升,不少人还练出了‘马甲线’。”该中队中队长笑着向记者介绍道。

  “中队的‘冷极卫士’数字文化中心,自建成后就特别受官兵欢迎。”武警内蒙古总队呼伦贝尔支队根河中队指导员对记者说,“在每年7个多月的大雪封山期里,来这里训练成为大家的最爱。”记者在该中心看到,动感单车、智能化跑步机械等训练器材一应俱全,官兵正在按照冬季练兵计划,热火朝天地组织军事训练创纪录活动。在基础体能大比拼中,墙上那面数字大屏上的“龙虎榜”引人注目,上面同步显示着各课目成绩,正不断被刷新。

  文化设施要建好,还得用好。购置、配备智能化数字文化设备是第一步,如何充分的发挥这些设备的功能作用,真正助力官兵成长、部队训练,是边疆文化建设中各级带兵人持续关注的话题。数字文化进边疆,必须紧紧围绕服务备战打仗这个关键,这是大家的普遍共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数字文化作为科技强军的助推器,正以一种新鲜、特殊的方式丰富着官兵的思想、强壮着官兵的体魄。据了解,在“万里边疆数字文化进军营”建设中,各部队因势利导,紧贴任务特点和部队需要,各有侧重地抓好战地文化建设,不停地改进革新战地服务模式。其中,几十个驻边疆地区中队在演训场和任务点,探索建设了融合学习教育、电影播放、心理干预等多种功能的战地俱乐部,实现了文化资源“一站式”补给。

  “打一仗进一步,每次都要总结,绝不能让战友的血白流……”这一天,武警广西总队百色支队那坡中队的“强军书屋”里传出阵阵掌声。该中队请来“全国最美退伍军人”王启荣,给官兵讲述边境战斗故事。配合着讲述,他身后的电子屏上同步播放着战斗影像资料。

  作为借助地方公共文化资源打造出的南疆边境第一座数字“强军书屋”,这里不仅拥有各类数字文化设备、存有来自200多个单位和个人捐赠的15000多册图书,而且经过系统改造,已被打造成一个综合型、智能化文化空间。

  创新与现代化,是“万里边疆数字文化进军营”建设的鲜明特征。“打造军地数字文化矩阵,构建青年官兵精神家园,就是要让广大基层官兵受惠于新时代数字文化成果。‘万里边疆数字文化进军营’建设与部队现代化进程同频共振,迸发出强大活力。”武警部队领导说。近年来,他们创新建设思路,充分运用当下最新科技和文化建设成果,引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科技,建设智慧阅读学习、智慧体育健身、智慧文化娱乐等新型育人空间,系统改变了艰苦边远地区基层文化建设面貌,让边疆官兵也能享受到新时代数字文化的发展成果。

  走进“强军书屋”,一个特别的“礼物专柜”吸引了记者的注意:里面整齐摆放着4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的赠书。该中队指导员介绍说,这些专家学者同时还担任着中队的金牌导读员,可通过“云连线”为官兵“面对面”解惑。战士李何达爱读杂文,有疑惑时便会通过“强军书屋”与专家学者联系。他说:“真没想到,我们会有这么好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

  军地数字文化矩阵,为边疆部队繁荣发展强军文化注入活力。3年多来,武警部队各级以红色基因传承、书香军营建设、数字文化共享、文艺创演服务等活动为牵引,在边疆部队升级或新建荣誉墙、强军影院、图书室等文化场馆近万个,引进“国家公共文化云”等数字文化资源20余类,组建特色文艺队伍、兴趣小组500多个,开展读书学习、歌咏演唱、线上观影、强军故事会等文化活动15.6万余场次。广大边疆官兵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文化建设“红利”,扎根边疆、卫国戍边的信念更加坚定。

  武警西藏总队那曲支队某中队驻扎在海拔5000多米的唐古拉山腹地,是武警部队驻地海拔最高的中队。长期以来,中队官兵抗缺氧、战风雪、斗严寒,在有“生命禁区中的禁区”之称的高原地区守护着青藏铁路的安全畅通。

  “‘文化氧吧’的建成,彰显了各级党委对边疆官兵的深切关怀。”中队指导员向我们介绍,以往官兵闲暇时间只能读书看报,但在唐古拉,到手的报纸往往是半个月之前的,书籍也只能每半年甚至更长时间更新一次。现在,这样的状况有了明显改变。

  创新思路不断向新兴领域拓展,数字化春风为“生命禁区”带来蓬勃生机。那曲支队瞄准官兵现实文化需求,最终确定了以“文化氧吧”为重点的数字化军营文化建设方案。在军地各方的帮助下,历时4个多月,翻山越岭运来的VR设备、朗读亭等现代化文化设施在该中队安装好。如今,官兵闲暇时刻,既可到设置有VR体验设备、点歌机的游艺室娱乐放松,又可到配备有朗读亭的图书阅览室学习充电,还可到绿意盎然的文化网吧观看电影,雪域高原文化活动的“现代化指数”明显提升。

  采访中,我们不禁为一幕幕这样的变化而喜悦。边疆文化插上“数字化”翅膀,实现了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极大丰富了边疆官兵的文化生活。正如一位高原老兵说:“现在我们享受到了高质量文化资源,‘生命禁区’也建起了‘文化绿洲’。”

  中医认为,春季人体需要疏肝、理气、排毒,疏通已造成的阻塞,让肝气得以升发,并把冬天潜伏在体内的病邪宣泄出去。

  痛风发作是由于血尿酸超过其在血液或组织液中的饱和度,在关节局部形成尿酸钠晶体并沉积,诱发关节局部急性炎症反应。

  不仅如此,在科普实践中,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还会结合直播与短视频两种形式,提升科学知识的传播效率。

  世界互联网大会“算力网络”专题论坛:“算力网络”为智慧世界建设提供澎湃动力

  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算力方面的相关需求迅速增加,各国竞相发展算力产业。作为算力主要载体,算力网络的重要性正日益凸显。

  地质工作者在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四岔口村早白垩世地层中发现了七鳃鳗化石,其身形细长如鳗鱼,口如吸盘。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北古所”)张江永研究员鉴定为孟氏中生鳗。

  29日,在中国民用航空局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民航局相关负责人解读《新时代新征程谱写交通强国建设民航新篇章行动纲要》时表示,到2035年,我国将建成航空运输强国,基本实现航空出行国内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核心技术装备基本实现自主可控,国产大飞机实现规模化运营。

  从“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看加强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

  2月2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最新发布的十大进展有哪些特点?有何重要意义?

  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建成开站。考察站运行工作有哪些?如何支撑科学研究?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副领队魏福海一一作了解答。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学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因此,扎实提高科学传播的质量,能有效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体育锻炼有益健康,但坚持起来却非易事。研究人员发现,不想体育锻炼其实是人类进化出的一种本能。若想坚持锻炼,人们还要想办法克服大脑的这种“惰性”。

  治疗抑郁和焦虑等疾病的药物通常会带来多种副作用。新加坡国立大学日前发布新闻公报说,该校参与的研究小组发现,经过仔细修改人类大脑和神经系统中的松弛素-3分子,可降低治疗这些疾病的副作用,提高治疗效率。

  教育部28日在京举行教育家精神2024年巡回宣讲活动启动仪式暨首场报告会。此次巡回宣讲活动以“弘扬教育家精神、争做新时代大先生”为主题,宣讲团成员由高等教育、中小学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领域的时代楷模、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最美教师、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带头人等优秀教师代表共25人组成。

  全球清洁能源革命持续推进,锂离子电池以其高能量密度、长寿命、无记忆效应和低自放电率等优势需求激增。然而,锂离子电池的充电速度、工作时候的温度、安全性仍是制约其逐步发展的瓶颈。

  2月28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交通运输部、国家邮政局、国家铁路局和中国民用航空局相关负责人就交通运输高水平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相关情况回应了社会关切。

  系上绿围裙,扣上黄草帽,拎上锄头、水桶,顶着太阳,王亭予在杭州初秋近40摄氏度的高温中,踏上了一块黄土地

  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联合建设的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27日在哈尔滨通过验收。

  作为中国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义乌以“买全球卖全球”闻名于世。近期,因为“义乌老板娘”可以无缝切换多国语言介绍自家商品,人们再次被这个号称“世界超市”的贸易重镇所震撼。

  “去年玉米大丰收,今年又包了300多亩地,咱盘算着,也‘整’台机器,起垄、播种、侧深施肥都好使,早点为春耕做个准备。”

  【科技前沿】湖北十堰发现3亿多年前古植物化石群 对推动石炭纪地层古生物研究有重大意义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坎子山地区日前发现了新的生物化石资源。通过对比国内外植物化石组合和对区域地层做出详细的调查核实,地质专家确认这是一个石炭纪早期的植物化石群,形成时间距今大约3.4亿至3.2亿年。

  以人才驱动科学技术创新,以科学技术创新驱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这是我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科技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的基本逻辑。


上一篇:武警部队边疆文化长廊逐步构建:生命禁区建起文化绿洲
下一篇:【48812】国家体育总局、《我国体育报》重磅报导英派斯专业体能练习器件
电话咨询
推荐产品 javascript:;
预约体验
QQ客服